研究/新闻

宝石颜色成因的传统分类及基础原理简介

发布日期:2024-01-06 10:31
字体大小:A


传统的宝石理论作为现代宝石颜色成因理论的基础,其根据颜色成因类型对宝石进行了简单的分类,并给出了基本的原理解释。

根据传统的基础宝石理论,有颜色的宝石根据其不同成因特性,可被被分为三大类:自色、它色、假色。

1.自色宝石的颜色由其化学成分中的主要成分所引起,颜色一般比较固定,绿松石(铜铝磷酸盐)就是自色宝石之一,致色元素铜是其主要成分之一。自色宝石条痕测试显示自身颜色,如绿松石的粉末也是绿色的,这一特征有一定的鉴定提示性。

20240106/9611181b56ae602bcbd9e4ca65f2b2ac.png 

图为绿松石

2.它色宝石的颜色由晶体中的微量“杂质元素”所引起,常见的包括“钒、铬、铁、铜”等过渡族金属元素等。具体例子如:刚玉族-蓝宝石,以此为例,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铝,纯净时无色,当金属元素“铁”、“钛”,以类质同象替代进入晶格时,蓝宝石才显示蓝色,其条痕测试无色,即蓝色蓝宝石的粉末并不呈现蓝色。

20240106/65626138ee381729d126a3365f808d9a.png

图为斯里兰卡蓝宝石

3.假色宝石的颜色与其成分无“直接”的关系,主要与自身特殊结构所导致的光物理作用相关。包括“出溶”、“平行排列的包裹体”、“平行解理”等。假色宝石本身可不带有色彩,颜色由特殊光学效应导致。

例如:

1)长石族-月光石中由于钾长石与钠长石互层导致光的干涉效应,可表现出游动的蓝色游彩,称为月光效应。

(2)长石族-拉长石由于钠长石出溶导致薄膜干涉,使宝石出现多种颜色。

3)欧泊特殊的结构也可使其出现变彩,内部规则排列的二氧化硅小球间存在空隙,入射光出现衍射效应(此外也有干涉、散射),因此欧泊这类宝石能够出现丰富的颜色。

最近新闻